福爾摩沙合唱團
成立於1994年的福爾摩沙合唱團為台灣最活躍的合唱團隊。由留美合唱指揮蘇慶俊教授創團並擔任藝術總監,以推廣優質台灣合唱音樂、追求精緻化合唱藝術為成立宗旨。這些年來的努力經營,廣獲國內外各界好評。
福爾摩沙合唱團致力於豐富台灣歌謠的內涵,將台灣近百年來,從傳統到現代的旋律,賦予新的聲音與生命力。曾於2004年,應客家文化委員會委託創作、出版「客家歌謠合唱曲譜」的 CD 與合唱譜集;屢屢入圍並榮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金曲獎肯定的十餘張 CD,和百餘首已出版的混聲和同聲合唱曲譜,是合唱團一步一腳印,為台灣合唱文化努力耕耘下的傲人成績。
保持多元的音樂風格,是福爾摩沙合唱團持續進步的動力。自1997年起,陸續邀請國際知名音樂家合作演出,包括伯恩斯坦最為推崇的合唱大師Joseph Flummerfelt、德國Martin Behrmann、澳洲Stephen Leek、瑞典Gary Graden、Ragnar Bohlin、美國Anton Armstrong、William Dehning、Jo-Michael Scheibe、Thomas Holm、日本田中信昭、松下耕、花岡由裕、太田務、匈牙利Katalin KISS、克羅埃西亞Branko Stark、委內瑞拉Maria Guinand與挪威Thomas Caplin;除了音樂會的合作外,還曾委託松下耕、Stephen Leek、Thomas Caplin、菲律賓Francisco F. Feliciano及新加坡Albert Tay,為福爾摩沙合唱團量身改編多首台灣歌謠合唱曲。
譽為台灣最好的合唱團之一,自2002年起,福爾摩沙合唱團連續二十一年獲選進入「國藝會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」(原名為「行政院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」),以「TAIWAN TOP 演藝團隊」為品牌,多次應邀於國內外藝術節表演,深獲好評,足跡遍及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、日本、澳門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。2018年9月受美國愛荷華州西北學院(Northwestern College)以及奧蘭治城藝術委員會(Orange City Arts Council)之邀請,赴美加舉辦五場巡迴音樂會及研習工作坊;2021年3月受美國合唱指揮協會(American Cho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)邀請參與2021全國年會(National Conference)演出,這都是台灣好聲音被國際聽見的最佳機會。
做為台灣合唱音樂的品牌,福爾摩沙合唱團以既現代又古典的方式表現台灣歌謠,並專注於表演曲目深度廣度的推展。台灣孩子唱台灣歌,是源自於對土地的情感,也源自於血液裡那股向世人宣示自身文化的驕傲。

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
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成立於 2008 年 2 月,目前由蘇慶俊擔任藝術總監暨指揮,卓邵仲豪、王仲安擔任助理指揮。自成立以來陸續邀請國內青年指揮家林坤輝、翁建民、洪晴瀠、周筱倩及朱鳳愔駐團指導。團員由 16 至 20 餘歲高中與大學生所組成,除了練唱所在地的大台北地區外,更有團員來自基隆、中壢、桃園、新竹、台中、彰化、台南與高雄等地,皆因對合唱的熱愛,齊聚一堂,共同歡唱。
自 2008 年開始,應邀參加每年暑假舉辦的「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」音樂營暨巡迴音樂會,並參與開幕音樂會演出,其清新活潑的演出方式與優美動人的和聲,受到學員熱烈的喜愛與迴響。除此之外,亦參與「福爾摩沙合唱團」多場音樂會,與 Joseph Flummerfelt、Jonathan Velasco、Anton Armstrong 與田中信昭等國際級大師合作演出,獲益良多。
2009 年 8 月 18 日在國家演奏廳,與本團總監蘇慶俊老師、青年指揮家洪晴瀠共同舉行創團後首次年度音樂會,且在此之後,一年舉辦兩場青年團系列音樂會。多元的曲風、整齊和諧的聲音表現,使「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」成為台灣合唱界的閃亮新星。
未來,「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」除了持續自我充實,亦將積極參與國內外音樂活動與音樂會演出,藉此累積經驗、能量與實力,更希望走向國際,代表台灣在國際音樂舞台發光發熱。
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大事紀
1981 年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,1993 年畢業於美國西敏合唱學院(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)合唱指揮研究所,師事 Dr. Joseph Flummerfelt,現任職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所。
為了落實推廣台灣合唱音樂的理念,蘇慶俊長期邀請國內外音樂家,包括蕭泰然、駱維道、陳玫君、石青如、林育伶等創作與發表合唱作品,也邀請一流編曲家,為台灣歌謠編曲,重新詮釋「台灣之聲」,多年來的努力耕耘,已出版兩百多首混聲和同聲合唱曲譜。也因其對台灣合唱音樂的推廣,獲美國「關懷台灣基金會」(Taiwanese Care Incorporated)頒發「台灣文化奉獻獎」,2011 年獲頒「鄭福田」獎。2017年榮獲第二十八屆金曲奬傳統暨藝術音樂類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。
2006 年起,每年暑假舉辦「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音樂營暨巡迴音樂會」,在台灣各地甄選青年音樂人才,致力於台灣音樂文化紮根。過去十六年來,已超過兩千名優秀的合唱種子在全國各地發芽紮根。
1981 年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,1993 年畢業於美國西敏合唱學院(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)合唱指揮研究所,師事 Dr. Joseph Flummerfelt,現任職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所。
為了落實推廣台灣合唱音樂的理念,蘇慶俊長期邀請國內外音樂家,包括蕭泰然、駱維道、陳玫君、石青如、林育伶等創作與發表合唱作品,也邀請一流編曲家,為台灣歌謠編曲,重新詮釋「台灣之聲」,多年來的努力耕耘,已出版兩百多首混聲和同聲合唱曲譜。也因其對台灣合唱音樂的推廣,獲美國「關懷台灣基金會」(Taiwanese Care Incorporated)頒發「台灣文化奉獻獎」,2011 年獲頒「鄭福田」獎。2017年榮獲第二十八屆金曲奬傳統暨藝術音樂類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。
2006 年起,每年暑假舉辦「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音樂營暨巡迴音樂會」,在台灣各地甄選青年音樂人才,致力於台灣音樂文化紮根。過去十六年來,已超過兩千名優秀的合唱種子在全國各地發芽紮根。
福爾摩沙不惑之聲
不惑之聲緣於論語「四十而不惑」。成員皆為 40 歲以上熱愛合唱的歌唱好手。不惑之聲代表的不只是年齡和資歷,更是每位團員對於合唱恆常不變的追尋。對合唱的熱情自單純的學生時代點燃後從未熄滅。即使畢業後各奔東西,在不同領域打拼,這份合唱情緣仍深植心中。
2009 年,這群愛唱歌的夥伴因緣際會再次聚首;在藝術顧問暨常任指揮蘇慶俊教授帶領下,陸續參與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、喜悅女聲合唱團、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等聯合演出,2018 年受邀參加圓山大飯店「圓山聖誕音樂祭」演出;從小型的室內歌手逐漸轉型成為具規模的混聲合唱團體。
演唱曲目從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國牧歌、宗教音樂到現代流行,亦涉足各語系歌曲,包含英文、德、法、意大利文、拉丁文、國、台語及客語。期待以成熟智慧及優美歌聲傳達精緻合唱作品的情感,讓合唱跨越年齡的框架。持續傳唱具深度的作品以雕琢合唱團的音樂個性,打造一個自信又獨特的台灣聲音。
福爾摩沙合唱團大事紀
1981 年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,1993 年畢業於美國西敏合唱學院(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)合唱指揮研究所,師事 Dr. Joseph Flummerfelt,現任職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所。
為了落實推廣台灣合唱音樂的理念,蘇慶俊長期邀請國內外音樂家,包括蕭泰然、駱維道、陳玫君、石青如、林育伶等創作與發表合唱作品,也邀請一流編曲家,為台灣歌謠編曲,重新詮釋「台灣之聲」,多年來的努力耕耘,已出版兩百多首混聲和同聲合唱曲譜。也因其對台灣合唱音樂的推廣,獲美國「關懷台灣基金會」(Taiwanese Care Incorporated)頒發「台灣文化奉獻獎」,2011 年獲頒「鄭福田」獎。2017 年榮獲第二十八屆金曲奬傳統暨藝術音樂類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。
2006 年起,每年暑假舉辦「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音樂營暨巡迴音樂會」,在台灣各地甄選青年音樂人才,致力於台灣音樂文化紮根。過去十六年來,已超過兩千名優秀的合唱種子在全國各地發芽紮根。
1981 年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,1993 年畢業於美國西敏合唱學院(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)合唱指揮研究所,師事 Dr. Joseph Flummerfelt,現任職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所。
為了落實推廣台灣合唱音樂的理念,蘇慶俊長期邀請國內外音樂家,包括蕭泰然、駱維道、陳玫君、石青如、林育伶等創作與發表合唱作品,也邀請一流編曲家,為台灣歌謠編曲,重新詮釋「台灣之聲」,多年來的努力耕耘,已出版兩百多首混聲和同聲合唱曲譜。也因其對台灣合唱音樂的推廣,獲美國「關懷台灣基金會」(Taiwanese Care Incorporated)頒發「台灣文化奉獻獎」,2011 年獲頒「鄭福田」獎。2017 年榮獲第二十八屆金曲奬傳統暨藝術音樂類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。
2006 年起,每年暑假舉辦「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音樂營暨巡迴音樂會」,在台灣各地甄選青年音樂人才,致力於台灣音樂文化紮根。過去十六年來,已超過兩千名優秀的合唱種子在全國各地發芽紮根。
鋼琴/福爾摩沙合唱團
蔡昱姍

美國琵琶第音樂學院(Peabody Institute of Music)鋼琴演奏碩士。1985 年赴美 Interlochen Arts Academy 就讀,曾獲該校協奏曲大賽首獎。1986 年獲 St. Louis Conservatory of Music 獎學金專攻鋼琴演奏。在校期間曾獲美國密蘇里州音樂教師協會鋼琴比賽大學組首獎。1988 年進入琵琶第音樂學院攻讀鋼琴演奏學士及碩士,在校期間曾多次舉行個人獨奏會,擔任伴奏及歌劇系鋼琴助理伴奏。在美師承 Ellen Mack、Jane Allen、Charles Asche。
1995 年返台後,定期與國內外知名音樂家和音樂團體合作演出;1999 年 11 月首演蕭泰然合唱作品《玉山頌》;2000 年與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在「第十屆總統就職音樂會」中合作演出《玉山頌》管弦樂版,擔任鋼琴獨奏;同年 11 月首演蕭泰然清唱劇《浪子》。
人聲伴奏經驗極豐富的鋼琴家蔡昱姍,近年為台灣各時期歌謠嘗試合唱編曲,曲目包含國語、河洛、客家及原住民作品。數年下來近百首的成果,相當程度地彌補過去台灣合唱界為數不多的母語作品。清新多變的風格,不僅保存原作精神,更使合唱饒富趣味。如《花樹下》、《糖ㄅㄅ》、《天烏烏》、《向前走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,也逐漸成為國內合唱團喜愛演出的曲目。
藝術總監暨指揮/福爾摩沙合唱團
蘇慶俊

1981 年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,1993 年畢業於美國西敏合唱學院(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)合唱指揮研究所,師事 Dr. Joseph Flummerfelt,現任職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所。
為了落實推廣台灣合唱音樂的理念,蘇慶俊長期邀請國內外音樂家,包括蕭泰然、駱維道、陳玫君、石青如、林育伶等創作與發表合唱作品,也邀請一流編曲家,為台灣歌謠編曲,重新詮釋「台灣之聲」,多年來的努力耕耘,已出版兩百多首混聲和同聲合唱曲譜。也因其對台灣合唱音樂的推廣,獲美國「關懷台灣基金會」(Taiwanese Care Incorporated)頒發「台灣文化奉獻獎」,2011 年獲頒「鄭福田」獎。2017年榮獲第二十八屆金曲奬傳統暨藝術音樂類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。
2006 年起,每年暑假舉辦「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音樂營暨巡迴音樂會」,在台灣各地甄選青年音樂人才,致力於台灣音樂文化紮根。過去十六年來,已超過兩千名優秀的合唱種子在全國各地發芽紮根。
助理指揮/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
卓邵仲豪
畢業於竹山高中美術班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西畫組。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,主修合唱指揮,師事蘇慶俊教授,曾與Thomas Holm、Thomas Caplin、Ragnar Bohlin、Maria Guinand、Dariusz Zimnicki等大師學習指揮。
曾任台北室內合唱團團員,師大合唱團學生指揮,現為福爾摩沙合唱團、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及師友合唱團團員,並為師友合唱團現任助理指揮,協助師友合唱團參與10th、14th Busan Choral Festival&Competition,9th World Choir Games並於後者獲得兩項金牌,2015-2019年指揮師友合唱團參與國內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女聲組,獲得銅質獎、優等獎。擔任2018-2020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助理指揮。
現為北一女中合唱團、中正高中合唱團指揮、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助理指揮,福爾摩沙合唱團、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及師友合唱團團員。

助理指揮/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
王仲安
畢業於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,主修合唱指揮,師事蘇慶俊教授。聲樂師事林玉卿教授。曾就讀新北市中正國中、師大附中、政大心理系。
自六歲隨官寶瑛老師學習鋼琴至國小六年級。國中時期擔任新北市立中正國中合唱團伴奏,深受彭孟賢老師啟發。大一加入政治大學振聲合唱團,在高端禾老師的指導下,開始學習合唱技巧。曾任振聲合唱團第五十六, 五十七屆學生指揮;第五十九、六十屆助理指揮;現為政大校友合唱團助理指揮、政大校友青年團指揮、福爾摩沙青年合唱團助理指揮;福爾摩沙合唱團、木樓合唱團團員。














